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
1970年代朱泥水平六杯請飲中國烏龍茶 無款
◆蓋款:無款
◆底款: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
◆容量:135cc
◆尺寸:長:11.4cm、寬:7.1cm、高:6.4cm
目前已知70年代的請飲系列的作者有巧英、梅云、銀凤、惠芳、志琴及無款。
每位作者都有一顆人名章及底款章,巧英的是四方章;梅云、惠芳、志琴都是上下二字章,銀凤為左右二字章。
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標準水準壺是早期壺中的名壺,於1975到80年代初期福建茶葉公司委託宜興一廠製作的贈品壺。壺身有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幾個字為最大特色,底款為22字的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」。
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幾乎是所有老一廠早期壺中名號最為響亮,也是眾多早期壺玩家所喜歡追求的重要目標,特別是許多新進的玩家,莫不以擁有一把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為首要目標之一。其原因無它,因為它的特徵明顯,好記好認,又有故事可講,特別是在1970年代起宜興壺開始在臺灣越來越盛行之後,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已由一個單純的「贈品壺」一躍成為早期壺的代表壺,好像玩早期壺的人手上如果沒有收個一兩把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,就不是在玩早期壺一樣。
由於市場的需求,從1980年代開始、1990年代、2000年之後都陸陸續續出現多批的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壺品,其品相、樣式與數量之多,是所有特定名稱早期壺中最多的,不但有廠內的,廠外訂製品的數量更多。
1970年代福建茶葉公司為提高國營業務,遂向「宜興紫砂工藝一廠」,訂制壺面上已楷書刻繁體字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,底款為簡體字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」22字的水準壺,泥料被稱為「小紅泥」。
目前已知70年代的請飲系列的作者有巧英、梅雲、銀鳳、惠芳、志琴及無款。在當時每位作者都有一顆人名章及底款章,巧英的是四方章;梅雲、惠芳、志琴都是上下二字章,銀鳳為左右二字章。因窯燒時擺放位置不同窯溫高一點的壺身會稍紅一點、亮一點,窯溫低一點時顏色會淺一點、偏粉色一點。
1980年初期清水泥四杯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水準壺。體積較小容量約110毫升,泥料與70末80初的綠標清水泥線漂壺(芭樂壺)一樣,蓋款為工號35,底款印章為簡體23個字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」,多了一個”總”字。
1985年紅泥粉胎六杯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水準壺。壺身繁體字刻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字體較大,底落款:「中國宜興」,土質較橘子色且粉胎,因土胎不如第一批好,所以價錢比不上70年代第一批。
1989年22字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水準壺。採用70年代同一模具檔胚製作,因泥料不同窯燒後的收縮比例不同導致尺寸較70年代略大,繁體字刻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字體有大有小,蓋款有巧英上下二字章、梅雲、底款「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」簡體22字。
這一時期的請飲泥料紅潤、做工精細、窯燒溫度高堪比70年代的請飲,也因此有人把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字體小的充當成……。
1989年22字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六杯水準壺
◆蓋款:巧英
◆底款: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廈門支公司
◆容量:140毫升
◆尺寸:長:12釐米、寬:7.2釐米、高:6.6釐米
89年「請飲」六杯泥料紅潤、做工精細、雙層壺鈕、蓋唇較薄、壺蓋弧度、整體比例勻稱,窯燒溫度高、大小適中,最適合沖泡普洱茶。
對比70年代請飲89年的請飲價格就親民許多,性價比超高,且市場上還容易找到。
1990庚午年六杯、八杯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水準壺。壺身刻繁體字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,字體稍大,這一時期剛好是庚午年,底款有:中國宜興、也有中國宜興庚午年制很容易變識,
70年代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數量稀少,廣受市場收藏客喜愛又惜售不願意讓出,因此價格飆漲,市面上陸陸續續出現多批的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,不但有廠內的、廠外訂製品的、複刻版的數量更是驚人,建議買一廠壺一定要找信譽好的商家。